日本韩国欧美国产
行業動態
《數字政府藍皮書:中國數字政府建設報告(2021)》發布

2021年11月26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數字政府藍皮書:中國數字政府建設報告(2021)》(下稱“藍皮書”)。同日,由廣東省政府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共同主辦的2021(第十六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在廣州開幕。


11月26日,2021(第十六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在廣州開幕。


藍皮書主要反映中國數字政府建設最新進展,探索政府數字化轉型路徑,總結政府治理的典型經驗,是為新階段提升中國數字政府建設水平提供借鑒和參考的首部年度權威報告。


數字政府是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等任務要求。


藍皮書的主題是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報告指出,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既是順應變革趨勢、構筑數字化時代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時代之需,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必然要求。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健康碼”數據累計服務6億人次


藍皮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進了中國的數字政府建設進程。


在疫情防控期間,數字政府發揮重要效能。相關部門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助力疫情趨勢研判、人流實時分析、風險人員識別、抗疫物資調配、病毒基因檢測等,以切斷傳染鏈條、控制疫情擴散、支撐復工復產。


例如,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打通衛生健康委、移民局、民航、鐵路等部門數據,方便各地區各部門按需調用,實現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的互通互認。平臺上線的“防疫健康信息碼”服務,匯聚并支撐各地共享“健康碼”數據6.23億條,累計服務6億人次。


再比如,政府通過手機“云”辦事,實現了政務服務“全程無接觸、24小時不打烊”。截至2020年8月,疫情防控期間,“零走動”“掌上辦”成為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首選,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整體辦件量378萬件,其中線上辦件133萬件。分地區來看,22個地區省級行政許可事項網辦率超過50%。


中國五案例入選《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


藍皮書認為,中國已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一體化政務服務有效推進路徑。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和政務服務發展,建立健全國家電子政務統籌協調機制的基礎上,《關于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出臺。


同時,國務院制定發布了三批近3000項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推動部門數據向地方“回流”,并出臺制定40多項平臺工程標準規范、60多項高頻應用的全國性電子證照標準。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信息化發展局副局長張望還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高峰論壇上透露,第四批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即將發布。


在完善制度保障的基礎上,近年來中國圍繞跨省通辦、政務服務“好差評”、電子證照等多個專項工作,積極推進試點示范工作。以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等地區為典型代表,注重創新引領,推出“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一網通辦”“政府數字化轉型”等多項改革舉措,在全國越來越多的地區得到全面推廣?!?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中推廣的全球50個電子政務創新經驗中,我國有5個實踐案例入選。


人才梯隊建設與安全底線不容忽視


總結經驗與成就之余,藍皮書也分析了當前數字政府建設面臨的難點與挑戰。


藍皮書指出,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對公職人員,尤其是數字政府領導干部的數字化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普遍存在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的問題。


在公職人員隊伍中,信息化領域專業型復合型人才資源不足,既懂專業業務與行政管理,又懂信息技術與電子政務開發和管理的高質量人才“供不應求”。暨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耿光剛指出,據調查國內只有3%的大數據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政務信息相關工作。


領導干部信息化能力也仍需提升。同時,由于缺乏引進信息化人才的渠道,缺少人才培訓和交流的機會,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提升的需求難以滿足,目前對信息化數字化人才開展專門培養的高校和單位還比較少,缺乏適應數字政府發展要求的人才戰略和措施。


藍皮書還指出,數字政府必須嚴控數字政府安全底線與安全防線。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網絡安全危機不容忽視,堅守安全底線至關重要。


對于網絡安全,藍皮書建議建立常態化網絡安全信息通報機制,搭建統一的網絡安全監測分析平臺,為海量數據提供預警機制,大幅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在網絡安全預警上不斷提升突破。


同時,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建設,厘清數據生產者、管理者、使用者責任,建立數據常態化安全運營的管理體系,重視數據行為審計監測,確保數據安全使用、規范使用,探索和加強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的研究。


另外,應徹底摸清信息化建設中的安全短板與漏洞,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政務系統與政務信息資源安全,提升有關領導干部的信息化專業技能,增強網絡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對第三方運營、維護參與單位及人員的管理與監督。


廣東等8個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全國領先


藍皮書還總結了數字政府建設的地方實踐。就具體的建設水平而言,全國各地仍存差距。


2020年,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繼續開展2020年度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第三方調查評估工作。


評估發現,省級政府方面,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四川、貴州8個省級政府的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為非常高(超過90),占比為25.00%。18個省級政府的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為高(90~80),占比為56.25%。6個省級政府的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為中(80~65),占比為18.75%。


總體來看,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在中國數字政府建設中占據全國標桿示范地位,也是 “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一網通辦”“政府數字化轉型”等多項改革舉措的誕生地。


    其中,廣東省針對群眾、企業和公務員三大群體,推出“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三大移動平臺。目前,“粵省事”平臺已集成87種個人電子證照,上線1600多項高頻服務,88%的事項實現“零跑動”,平臺實名注冊用戶突破9100萬人,日均訪問量保持5000萬人次以上、業務量1600萬件以上。(記者蔣模婷)

信息來源:南方讀書報


分享至: